重 / 陽/ 節
九九重陽節|濃濃敬老情
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遙知兄弟登高處,遍插茱萸少一人”。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寫的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》,表現了詩人重陽節時遠在他鄉,不能與親人兄弟一起登山,對親人的思念之情。
重陽節,是中國傳統節日,是每年農歷九月初九?!熬拧睌翟凇兑捉洝分袨殛枖?,“九九”兩陽數相重,故曰“重陽”;因日與月皆逢九,故又稱為“重九”。在重陽節即將到來之際,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,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“我們的節日——重陽節”主題班會活動。
各班班主任利用PPT、黑板報、詩詞等不同形式,帶領同學們了解重陽節的由來、風俗習慣等,感受到了濃濃的重陽情。
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,到了唐代,重陽節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,此后歷朝歷代沿襲至今。老師帶領同學們了解了重陽節的來歷和美麗的民間傳說。
重陽節首先有登高的習俗,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、健身祛病的目的。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。重陽節還有哪些習俗呢?在老師的引導下,同學們積極踴躍的舉手發言,賞菊花、插茱萸、簪菊花……
尊敬長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。1989年,我國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,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、敬老、愛老、助老的風氣,因此重陽節又多了一層新含意。接下來,老師帶領同學們學習了《弟子規》中關于尊敬長輩的部分,教育我們要注意尊敬長輩的禮儀。那么在生活中,同學們是怎樣關心爺爺奶奶(外公外婆)的呢?以后我們該如何去做呢?同學們展開了積極討論。
尊老敬老,絕不是重陽節一天的事,應該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去幫助老人解決生活的困難,多給老人一些心理慰藉。
因此,學校提議學生都要用實際行動向老人們獻上自己的一份心意,為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鄰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替他們洗衣,洗碗,掃地,疊被,多為他們著想,為家長減輕負擔,少讓他們做那些本來應該是我們自己做的事。把好吃的讓給他們,把有趣的事告訴他們,對鄰居長輩有禮貌,外出禮讓老人。
“歲歲重陽,今又重陽”,重陽節孝親敬老主題班會的召開,不僅營造了敬老、親老、助老的社會風尚,同時也進一步喚起了同學們尊老、愛老的意識,更讓我校的同學們學會感恩,學會關愛。